结晶器铜管使用寿命实践
生产管理:
2.3 加强对软水质量的监控与管理
强化对软水质量的检验。化验室对结晶器进水以及回水的硬度、溶解盐浓度、悬浮物颗粒状况进行化验,每个班化验2次,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主管部门,同时采取一定措施,如加药进行除垢、杀菌、去藻等,以保证软水的质量,杜绝了因软水的局部沸腾而使铜管变形或损坏。
2.4 对结晶器铜管工艺参数的修订
(1)由于铸机拉速逐步提高,原先的铜管整体倒锥度已偏大,为此将120mm×120mm结晶器铜管的倒锥度降为0.5%~0.6%,将140mm×140mm结晶器铜管的倒锥度降为0.6%~0.7%,选择连续抛物线型,不仅操作工在起步时抽心、上冒现象大大减少,而且2003年前4个月粘结漏钢事故也比2002年同期降低60%。
(2)坯壳在结晶器内的凝固收缩规律是角部的收缩比中心快,因此在凝固坯壳生长初期应选择较大的倒锥度来补偿角部过大的收缩量,同时将铜管的圆角半径从R8mm降为R6mm;在距结晶器上口300~600mm位置由于形成了具有一定抗变形能力的坯壳,铸坯对铜管磨损较严重,应选择较小的倒锥度,由于弧面磨损大于侧面,弧面整体倒锥度要略小于侧面。
(3)铜管壁厚由原(9.60±0.04)mm增至(11.0±0.02)mm,漏斗型结晶器铜管,提高了铜管的抗变形能力。
(4)提高结晶器内水套的加工精度,将材质由Q235钢改为不锈钢,有效地减少了水套的机械变形和热变形。
结晶器铜管使用寿命实践
1.3 冷却水状况
结晶器冷却使用的软水质量不稳定,硬度较高,水中溶解盐类及悬浮物颗粒增加,易附着在铜管外壁上形成水垢,造成铜管冷却不均匀,局部热应力过大,加剧铜管变形或损坏,并造成漏钢频繁。
1.4 工艺状况
随着高1效连铸的改造,拉速进一步提高,结晶器的某些工艺参数已经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
(1)结晶器整体倒锥度偏大。120mm×120mm铜管倒锥度为0.7%~0.9%,140mm×140mm铜管倒锥度为0.8%~1.0%。以生产120mm×120mm铸坯为例,结晶器铜管多少钱,起步拉速大于3.0m/min,由于拉速较快,拉坯阻力较大,结晶器内钢液面抽心、上冒频繁,操作工很不好控制,不但结晶器铜管下口磨损严重,而且很容易拉漏。2002年因铜管倒锥度偏大导致的漏钢占25起。
(2)铜管内腔倒锥度曲线基本上是单锥度,或是不连续的抛物线型,甘肃结晶器铜管,不符合铸坯的收缩规律,坯壳与铜管之间的气隙较大,影响坯壳生长,易产生漏钢。
结晶器铜板制造工艺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影响铜板使用寿命的工艺因素
导电率
由于导电率检测方便快速,实际测量中往往用导电率指标来评定金属材料的导热率。制造工艺对导电率的影响因素较多,化学成分、熔炼工艺、热处理工艺等。随着拉坯速度的提高,热流强度也相应增加,因此要求铜板能快速传导大量的热量。使铜板表面保持低于350℃的工作温度。导热率低,则快速传导热量的能力下降,铜板表面温度上升,易产生烈纹,结晶器铜管厂家,铜板使用寿命下降。
表2中我国板坯标准和日本标准的导电率为80%IACS,国内铜板执行的也是这一标准。德国KME标准 导电率为83%,**其它标准。提高导热、导电的能力对提高铸坯质量、铜板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铸机拉速的不断增加,当尤其是 拉速大于1.6米/分时,Cr-Zr-Cu铜板的导电率较hao达到83%以上。